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邱加洲

邱加洲 暂无评分

供应链管理 生产管理

讲师官网:http://qiujiazhou.sougen.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邱加洲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 查看详情>> MSA量测系统培训 课程背景: 由于工程技术的指标日益提高,量测工具的刻度也日益放大,产品从单一组件变为复杂的组件系统,过去传统的单次允差技术已不敷应用,必需考虑累积公差的变异影响,因此,利用平方和累积公差理念的工具便十分有效,因此,我们利用表格及EXCEL的功能,为企业设计了一套很符合TS16949及6σ管理体系的量测系统评估方法,使企业走出量测数目的雾区  适合对象:  1.公司内实际执行量仪校验管理工作之相关人员  2.对量仪校验工作有相关兴趣者  课程目标:  1.为强化计量值&计数值量规分析使高科技的检测工具能够真正配合TS16949及6σ管理的高标要求  2.建立一套能够使量规检校体系(准确度),更深一层地精确的分析方法。  3.确保量规精密度,稳定度与直线性能的有效维持  授课方式: 1. 讲授 2. 案例说明 3.演练及讨论 4.Q&A及意见交流 5.测验  课程大纲:  前言  1. 量仪校正之起源与目的  2. 如何建立仪器校验管理系统  简介  2.1 量测系统评估流程图  2.2 量测系统的精密度、再现性与准确度.  2.3测量系统类型和MSA的方法  2.4关于GRR标准差的使用  3.术语  3.1测量  3.2量具  3.3测量系统  3.4标准  3.5基本的设备  3.6位置变差  3.7宽度变差  3.8系统变差  3.9标准和追溯性  3.10真值  4.测量过程  4.1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4.2变差源  5.测量战略和策划  5.1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  5.2研究不同测量过程方法  5.3开发和设计概念及建议 6.测量资源开发  6.1 基准协调  6.2先决条件和假设  6.3量具来源选择过程  7测量问题  7.1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7.2定义及潜在的变差源  7.3测量过程变差  7.4位置变差  7.5宽度变差  7.6测量系统变差  8测量问题分析  8.1仪器校验与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  8.2品质管理系统对量仪校验要求事项  8.3量仪校验管理常见疑问  8.4量仪校验管理常见缺失  9.测量系统评定的通用概念  9.1选择/制定试验程序  9.2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9.3结果分析  10.测量系统案例的实践  10.1重复性和再现性实践指南  10.2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  10.3量仪校验管理内容  10.4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如何控制  10.5如何降低企业的仪器校验成本讲解
  • 2016-06-30
    查看详情>>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加工尺寸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人、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基本因素的波动影响所致。波动分为两种: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是偶然性原因(不可避免因素)造成的。它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在技术上难以消除,在经济上也不值得消除。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异常因素)造成的。它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但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消除、避免异常波动,使过程处于正常波动状态。 针对品质管理所需具备的品质管理技能,做系统化的培养,架构最完整;切合品质管理的任务与定位,是套可灵活应用的品质训练课程; 融合欧、美、日SPC统计技术的经验与精髓,历经12版的修正,不断与时代同步迈进;是确实经得起时代验证的品质管理培育课程; 尊重人性及科学精神为核心;以详解式指导法为主轴,辅以多项精心设计的分组讨论、演练及分享,是兼顾有效性、实用性及组织效益的品质管理训练课程; 协助品质管理人员在面对技术与标准问题上,逐一讨论分享统计技术分析技巧,致力于不仅具备管理实务、产品、技术能力及标准的概念,亦从彼此分享及个人经验中学习,易于落实与应用;系以实务应用为导向的课程。 经过近70年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SPC理论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其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也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概括来讲,SPC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分析功能强大,辅助决策作用明显 在众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繁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SPC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3).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内外更多的因素纳入考察监控范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职能同时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个特点,这都要求可快速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适应这种需要,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4).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强 传统的SPC系统中,原始数据是手工抄录,然后人工计算、打点描图,或者采用人工输入计算机,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在高速度、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制造型企业里,SPC系统已更多采取利用数据采集设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到质量控制中心进行分析的方式。 (5).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速度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成功运用的系统不仅要适合现时的需要,更要符合未来发展的要求,在系统平台的多样性、软件技术的先进性、功能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系统开放性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SPC的定义 1、制程品质发展进程 2、控制图说明、原理 3、控制图的发展 4、波动的概念 5、波动的原因、种类 6、控制图定义 7、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8、控制图的种类及其应用选择 二、计量型与计数型控制图 1、建立X-R控制图的四步骤 2、计算平均极差、过程均值和控制限 3、控制图的观察分析 4、控制图的判定准则 5、建立Xbar-R、Xbar-S控制图的步骤 6、计数型控制图操作说明 7、建立P控制图的步骤 8、寻找并纠正特殊原因 9、控制图制作练习(习题) 三、CPK制程能力分析 1、过程能力解释 2、改善过程能力 3、Ca、Cp、Cpk、Ppk、Cmk的计算 4、绘制图分析修改后的过程控制图 8、过程控制解释、过程能力解释 9、控制图诊断理论与SPCD工程 10、控制图的益处 11、质量特性与控制图的选择 12、使用控制图的注意事项 13、寻找并纠正特殊原因 14、案例讨论(电子产品组装线品质控制) 四、SPC与MSA的运用 1、MSA的目的、适用范围和术语 2、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3、测量系统变差的分类 4、测量系统变差(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的定义、图示表达方式 5、重复性、再现性的分析方法、判定准则 6、案例研究(SPC在SMT中的应用) 正确理解统计技术的各种类型及其含义; 如何定义、选择质量特性,质量特性的正确定义对质量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统计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应用CA 、CP、CPK 、PPK来评价企业制造过程能力,帮助生产和技术管理提升效率和品质控制能力; 熟练应用PP、PPK、CPM对新产品开发能力进行评价,降低企业最为强大的新产品开发成本; 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杜绝品质事故; 了解企业技术水平和品质控制管理的标准; 熟悉CIP(不断改进流程)的思想及其实施方法 掌握企业生产技术和品质改善的有效方法 进行短期与长期能力研究,企业如何通过CP来预测各工序不良比率,从而进行有效的改进; 建立起一支高效、高能品质管理技术型融洽的团队。 科学的数据化的管理对您的企业质量控制及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具有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发设计人员以及现场品质管理人员,以及对品质管理技术能力希望进一步提升的人员。 SPC课程的特点是以品质管理讲解辅之以实际数据操练为主,把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案例分析结合起来。 课程着重在现场数据收集统计和统计技法的理解上, 并且要学会怎样把统计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从而在品质管理中提升分析品质到控制品质阶段。 藉由个案探讨演练引导出各项督导技巧 藉由实务问题引发热烈探讨并达成共识 双向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达成现学现用 独特图解式教材易学易懂 配合电脑动画及投影片教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激发学习意愿即效果 1、 收集现有的品质表单(制程品质日报、周报和月报或其他相关数据表单); 2、 收集现有的制程品质问题; 3、 准备课堂用品(计算器、笔、纸等); 4、数据收集,必要时,可邀请顾问师到现场指导收集。
  • 查看详情>> 众多企业对6S管理进行简单认知,但对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训缺乏,从而导致培训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究其原因,目前流行的6S管理培训大多只强调“知”,却未做到“行”,起不到“强化、固化”的作用,更不能形成适合企业自己的6S管理体系。 众多企业都在谈6S管理和建设,但多数企业的6S建设都做成了“形象工程”——做几次培训、画几条线搞定置管理,就认为是6S管理建设,结果导致“讲在会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尴尬局面。 为解决6S管理的诸多问题,我们综合多年6S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出《卓越6S建设技术》,通过运用全面、系统、实用的6S建设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推动6S管理,提升现场管理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生产管理P(效率)Q(品质)C(成本)D(交期)M(士气)S(安全)目标的达成。 《卓越6S建设技术》,强调“领导重视,干部主导,全员自主管理是6S建设的最高目标”、“激活员工改善的智慧是6S的核心竞争力”。通过6S制度建设与6S文化建设,成功建设好“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效益型的‘6S班组’”,打造出“目视化、规范化、傻瓜化、动态化、人性化、活性化的‘六化现场’”,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 查看详情>> 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 3.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 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 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 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 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 8. 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 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 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 11.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 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 13.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 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
  • 查看详情>> OHSAS发展历史 一、世界发达国家各自建立标准 1996年 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 1996年 美国工业卫生协议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1997年 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 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议(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 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 1999年10月 中国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内容与OHSAS18000基本相一致) 二、OHSAS的国际化情况: ISO/TC176--87年发布ISO9000标准 ISO/TC207--96年发布ISO14000标准 ISO组织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努力把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国际化 1996年9月5日-6日召开专门会议,44个国家及IEC、ILO、WHO等6个国际组织参加,未达成一致。 1997年1月又召开了技术工作委员会(TMB)会议,会议决定职业安全卫生暂不发布国际标准。 因此,目前职业安全卫生没有国际标准,各组织可选择相应标准进行贯标和通过认证。 三、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安全卫生 1、国际贸易的要求 世界各国均需希望能在相同成本下参与竞争,发达国家特别在意第三世界国家使用廉派的童工,恶势的生产环境,间隔的厂房下生产的低成本产品,从而使竞争不平等。 2、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需要 3、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是解决人权的问题 OHSAS的发展前景 一、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思想 1、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的要求"各国不应由于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2、和ISO9000、ISO14000模式一致,易于评估 二、我国发展职业安全卫生的条件 1、有多年的安全管理系统经验,各企业均有相应的方针、目标各种安全制度 2、大多数企业已有ISO9000、ISO14000管理体系的运行经验 3、我国新的安全法规出台,如职业安全卫生法或安全生产法为推行OHSAS准备了坚实的基础 4、我国有一大批职业安全卫生科研检测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承担OHSAS的技术评估。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作用 1、通过实施OHSAS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2、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3、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能增加财产损失和医疗补偿费用,提高成本 4、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扩大市场 OHSAS运行模式 一、PDCA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 PDCA循环圈是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同时也是14000,ISO9000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实际上PDCA循环圈是所有现代管理体制的根本运行方式 P--计划: 1、确定组织的方针、目标 2、配备必要资源 3、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4、识别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并规定活动或过程的实施程序和作业方法等。 D--行动: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如组织机构程序和作业方法等)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组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是实施的关健。 C--检查: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 A--改进:管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需要随管理活动的深入,针对实践中发现的缺陷、不足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对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完善裁明模型下一个动态循环,不断上升的螺漩。 OHSAS术语与定义(共17个术语) 一、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相应法规: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及处理规定》 --1987年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二、审核: --制定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适用于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 三、持续改进: --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从总体上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持续改进不必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四、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可理解为危险源或事故隐患 --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这两方面因素,如液化器,氧气瓶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物理性 化学性 生物性 心理与主观性 生理性 行为性 其他 五、危险: --持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如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人员不能进入则认为不存在危险。 六、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即识别危险源 辨识范围主要是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有害作业和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及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确定其性质,如桌子(拌倒人或火灾)确定是火灾还是拌倒人 七、事件: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因此说事件包括事故 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过? ----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八、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 关注状况或受影响 相关方主要有: 1)与组织相邻的,如邻厂、周围的居民下风向的企业,河流的下游等; 2)与组织的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如股东供方、客户和员工; 3)银行、政府部门、劳动及环境保护组织等。 九、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分为严重和一般不符合 严重不符合的情况 体系系统性失效; 体系区域性失效; 有严重后果。 十、目标: --组织制定的为激发员工安全表现行为,并预期必须要达到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的,要求和结果 目标应可分解为独立的指标 尽量管理量化 指标应可测量 十一、职业安全卫生: --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贤ぁ⑼饫慈嗽焙推渌嗽卑踩虢】档奶跫鸵蛩亍?br> 进入作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 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 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 十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组织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事 十三、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 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 十四、绩效: --组织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 绩效是可测量的,如职业病减少多少,未发生事故等。 十五、危险评价(风险评价): --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是针对存在的危险源的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这种危害是否可接受。 可能性:采取数学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实现 严重性:通过工程学的方法分析 是否可接受的判断需根据相关的知识,如法律、法规及组织具体情况加以确定,一般说来,这个标准或界限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十六、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经过危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那么它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危险降低至可容许的程度,使人们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十七、可接受的危险: --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 查看详情>> 4.1 总要求 标准内容:组织应建立并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一套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体系。 4.2 方针 理解要点: 1. 最高管理者批准 2. 两个承诺 3. 定期评审 4. 适合于组织 5. 形成文件 6. 传达所有员工 7. 为相关方所获取 4.3 计划 4.3.1 标准内容: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理解要点: 1、建立并保持程序应能够满足确定危险、危害因素,判断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现新问题时及时更新确保体系的要求。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 2、此要素流程 3、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4、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活动等 5、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员工,外来访问者等 6、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评价方法的选择不是一层不变的 选择的方法能提供风险级别 方法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方法的提供设备要求信息、培训要求的开展运行控制的信息 要有必要的监测活动,从而保证方法实施的有效和及时对于尚未建立体系的组织,首要任务是进行初始评审,评审内容 法规要求: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 对所有现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对以往事件事故调查及反馈意见的评价危险因素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个时态和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个时态:过去(如遗留的危害)现在将来(潜在的法规要求) 七种类型: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4.3.2 法律及法规要求 理解要点: 1、建立程序,该程序用于识别和获取应遵守的法规要求 2、法规应保持最新 3、传达致员工及相关方 4.3.3 目标 理解要点: 1、符合方针要求 2、体现持续改进的承诺 3、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目标 4、目标文件化 5、建立目标时,法规要求,重大风险相关方的观点是关健,同时也要受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的限制 管理方案 理解要点: 1、管理方案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 2、管理方案的内容包括 规定职责和权限,具体负责人 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对定期评审方案,修改方案作出规定 3、一般来说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应编制管理方案 4.4 实施与运行 4.4.1 机构和职责 理解要点: 1、规定所有岗位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包括食堂,并文件化,予以传达。 2、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 3、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4、提供必要的资源 5、管代的职责 对OHSAS负责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绩效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理解要点: 制定程序并保持,并考虑不同层次和要求 对人的能力进行鉴定,确定培训需求,并予以培训实施 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使之意识到 1)遵守方针、程序、OHSAS要求的重要性 2)职业安全卫生的改善对个人的效益 3)清楚自身的职责和权限 4)不按规定做可能带来的后果 4.4.3 协商与交流 理解要点: 1、要有程序,用来进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 2、协商与交流分内部和外部 3、内部交流与协商是各部门、各层次间进行。、如各部门与管代交流体系运行情况,体系的监测、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传达到各员工,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方针、目标、计划、制度的的制定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事故调查处理等,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且应在文件中规定、其员工权力。 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修订,员工要参与 改变作业场所的安全卫生情况要与员工商讨 要有员工代表 员工知道管理者代表和员工代表 4、外部协商与交流 外部信息交流主要是指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和答复 外部交流是确定危险因素和评价其重要性的手段之一。 4.4.4 文件 理解要点: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提供查询文件的途径(如目录,引用文件等) 4.4.5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理解要点: 1、制定程序,包括文件的批准与发布 文件的使用与管理 文件的评审与修订 失效文件的处理与保存 2、文件控制的范围 体系文件 法规文件、技术标准、检验规范 4.4.6 运行控制 理解要点: 对于那些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活动应制定相应文件,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要求。 相关方给组织带来的风险,对其要有成文的管理程序,如提供货物,承包方的服务等。 对新增加的工作项目,要针对其设计和人力配置,建立并保持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控制程序 运行控制的内容包括: 作业场所危险辨识、评价 产品和工艺设计安全 作业许可制度(有限空间、火、挖掘等) 设备维护保养 安全设备与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 物料搬运与贮存 运输安全 采购控制 供应商与承包商评估与控制等 4.4.7 应急预案与响应 理解要点: 制定并保持处理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的程序 程序应至少包括: 1)辨识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评价发生的可能性 2)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如何控制其发生 3)发生后可能作出响应,并减少其影响 4)定期试验 建立一套评价应急预案与响应的计划和程序 组织对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计划,其内容: 1)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 2)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等) 3)报警、联络步骤 4)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 5)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 6)应包措施等 4.5 检查与纠正措施 4.5.1 绩效测量与监控 理解要点: 1、建立程序 程序应告诉工作人员如何进行例行的监测工作 如何对使用的监测设备、仪器进行维护 如何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如何上报有关部门 2、监测 对组织从事实现目标的活动进行监测 对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保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对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符合性的监测 对事故、职业病、事件和其他不良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历史证据,(即已发生问题的监测) 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与法规、目标、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不断改进 3、主动监测被动监测 主动:是超前的积极的预防性监测 被动:指反应性的必须的测量如事故发生后的测量 4.5.2  合规性评价 理解要点: 1、建立程序 程序应告诉工作人员如何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 如何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2、记录 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3.5.3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理解要点: 1、建立程序主要用来控制处理,调查事故、事件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影响,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再发生,程序中要对纠正措施进行评价,以免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作出规定,即对新的纠正措施应进行风险评估 2、对事故、事件、不符合应做到(三不放过) 查清不符合的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 修改原有程序 对不符合和纠正措施进行记录 4.5.4记录和记录管理 理解要点: 有程序、规定记录如何标识保存和处置 记录清楚、标识明确、便于查阅、保存完好规划、保存期限 4.5.5 审核 理解要点:有程序、确定计划(年度)、确定频次、确定方法(集中式、滚动式)、制定具体计划、审核实施及跟踪检查、向最高管理者提交审核报告,以供管理评审 4.6 管理评审 理解要点: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每年至少一次 要有评审前的信息资料 评审内容: 1)评价体系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 2)内审报告 3)方针、目标、计划(方案)及实施情况 4)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5)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6)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 7)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是否适宜 8)体系要素及相应文件是否要修订 评审结果,结论或决定都应予以落实 保存评审记录 建立新目标、制定新的管理方案 持续改进

最新博客更多>>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